欢迎来到惠联百城助农联盟
惠联百城
关注微信公众号惠联百城运营中心随时找到我们关注

大同市积极助推“非遗”生产性保护

来源:大同日报  2014-07-20 16:32:14 纠错

大同市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丰富而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从“非遗”资源的特点和未来发展的目标出发,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鼓励创新保护方式,强化措施,积极助推“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从2008年开始,我市每年下拨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非遗”生产性保护,目前正在探讨进行“非遗”保护立法。
  
  所谓“非遗”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遗”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遗”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
  
  据国家统计局大同调查队近日调查,我市现有世界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7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28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48项,全市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7人、市级非遗传承人69人。我市把生产性保护作为助推“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积极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实践途径。广灵县创办剪纸职业培训学校,对农村回乡青年和剩余劳动力以及城镇下岗职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共培训剪纸实用人才1886名,为农民增加收入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出路。之后,青红剪纸公司、蕙花艺术发展公司等剪纸艺术公司相继成立、壮大。目前,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下,广灵县有1480户农户、2500多名农民从事剪纸生产,户均收入达8000余元。

本文作者 大同日报 

热门代金券

限时促销

热门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