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的下一个五年怎么走
来源:
今年5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总结2017年以来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为了推动田园综合体健康发展,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目前“田园综合体”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农村优质资源、特色资源、传统特色资产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集中转让给政府和企业进行整合规划、布局和管理。二是通过政府支持农业企业投资、农民参加的方式,推动有关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发展资产证券化,进而盘活传统的农村资产,开发农村空闲地和闲置地,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重心转移。在以上两者的共同努力下,“田园综合体”将成为未来农业产业化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市场。
一是选址问题。建设田园综合体自然生态条件要优良,有山、有水、有田,或者兼具其中之二,简言之,自然环境要生态绿色。其次,要有便捷的交通,较好的通达性,完备的环卫、电力等基础设施,满足消费者的度假需求以及休闲农产的生产、研发、销售。这样便于充分利用地域特色,与当地产业优势、发展潜力、经济区位、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有明确的地理界限和区域范围,便于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
二是基础设施问题。要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形成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先进农业设施和机械装备应用水平较高的基础设施体系,对田园综合体项目区(特别是核心区)实施道路、水利、电力、通信、污水处理、环卫、天然气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服务功能。通过山水林田路综合提质升级,打造生态优良的山水田园,形成生态优、环境美的“田园社区”。
三是产业支撑问题。田园综合体要围绕美丽乡村、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农业生产、农产品粗加工、农产品销售深度融合,通过拉长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价值链和效益链,产业链在田园综合体中得以扩展,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到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劳动体验、文化娱乐、休闲养生、餐饮、农产品贸易、健康产业的放射式延伸,从而带动农村从低效农业向高效综合产业群转型。实现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建立健全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运营等支撑体系。
四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一直被认为是田园综合体落地的难点之一。田园综合体建设必须符合土地管理使用相关法律法规,防止耕地“非粮化”和“非农化”,不得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要区别对待永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的整合与利用。田园综合体建设要以最新的乡村土地管理政策为纲,合规落地,不要触碰红线,要杜绝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通过正常渠道整合及申请建设用地指标。探索实施点状供地、“农业+”混合用地等灵活供地新方式。鼓励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将村集体闲置房屋、废弃厂房或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田园综合体建设。
五是融资问题。开发建设投入高、周期长,项目前期缺少资产供抵押,投资回报率偏低、回收期长……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与运营,融资是绕不过去的坎。如何撬动更多资金?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投入资金有明确要求,“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和村级组织债务风险,不新增债务负担”。田园综合体建设主体多元,资金来源渠道多样,这要求完善资金链,通过财政撬动、贴息贷款等模式,整合金融机构、政府资金、社会众筹、战略合作者等资金。简言之,田园综合体项目应注意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促进融资渠道、融资模式多元化发展。